(我当然不是去开光,而是做工)。
数百的和尚,上万的居士将会聚集在那里。
此寺由Ajahn Lee(下图)所创建,可说是森林派在泰国中部的大本营。

29日,森林派的“大祖师”,国师级的Luangta Maha Boowa大长老也会亲临开示。

深厚的文化传统背景,让大家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。
很多人都会保存着报答父母恩的动机而出家。
出家,可说是泰国男子一生中的第二大事。(首要大事当然是成家)
传统上,他们甚至非常重视还俗的日期。他们认为,若日期选得好,日后自然生活安乐,工作顺利等。
一般最少会出家7天,比较普通是15天,30天。这是因为工作假期难申请。而雨安居3个月出家者更是少数。
那天,到附近的一件寺院去。刚好遇到有人出家。那天我遇到的还戴上黑眼镜呢!准比丘穿上这套漂亮帅气的白衣,像个王子一样。有看到吗?他身上有很多钱哦!
在出家前,准比丘与亲人会绕着戒堂走三圈。(代表佛、法、僧吗?)当天场面热闹非常。乐队,卡拉Ok样样齐。
过后,他就会将身上的金银珠宝与钱财都舍下。照片中他与家人正在许愿。然后就转身洒下钱币。
钱财散尽,才开始出家的仪式。
出家,对泰国男子而言是个成年礼吧!出家已演变成一种文化。一种充满形式化的报恩文化。
但是,我们却不得不承认。这样的文化,让年轻的一代与宗教文化衔接上了。尤其是当前这个物质至上的社会,还有如此的文化,让男生们乖乖地剃头、出家,遵守那227条比丘戒。过午不食。。。这与一个20来岁的年轻伙子的生活可真是天渊之别啊!
从另一方面来看,短期出家让他们更了解出家人的生活,从而知道该如何护持僧人。虽说是短期出家,但总是会有漏网之僧。有些人,就是在这个时候,开始真正去学习佛法,认真修行,而对法有更深的体会,从此踏上这条不归路。
古老的传承,加上佛国的文化,让这个宗教继续充满活力。
这是在Petchburi很出名的寺院。每年的这个时候,周内的人都群涌至那儿礼拜、布施、修福,还有“贴金”。有人的地方,自然有商机。有点惊讶,来到这里,竟然有点像回到pasar malam的感觉,或是像一些地方办的什么春节活动那样的热闹。吃的、穿的、用的。。。样样俱全。
这里之所以出名,是因为一尊佛像的缘故。据说,这尊佛像由河里捞起。全泰国就有5尊,这是其一。佛像就在这亭子里面。只是,多年来信徒们虔诚的为佛像贴金,佛像的样貌已很难看得出来。
来到这里,心情百感交集。
泰国的佛教文化,有着上千年的历史。佛教,就在泰国人的血液中。
是深远,还是浮面?
对于三宝,他们是头面顶礼。赴汤蹈火。
随行的司机对我说,贴金是泰国人最爱的活动之一。
“打坐呢?”我问。他老实地摇头。
“持诵经文呢?” “也很少。”
我没有再问下去了。
至少我知道,这些亲爱的泰国朋友们还很慷慨的每天供僧。
此外,洒圣水也是他们最欢喜的环节之一。以前,总会不以为然。但是,在这里住了几年,自己却有几次在看着老和尚为他们洒圣水时,几乎掉下眼泪。
是感动于长老的慈悲吗?还是泰国人的虔诚?
或许,这是泰国佛教中的辅导善巧吧。
最后,我走到山上。另一尊佛像静静地坐在那儿。同样的,他也被贴得很厚的一张脸。我拈起一片掉落的金箔,轻轻地贴在佛陀的额头。
心里充满感恩,2500多年来,佛陀还是如此的慈悲。对待任何一个来到他老人家面前的人。他不再说法了。他只是静静地,柔柔地对我们微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