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6月4日星期三

慈心好話暖人心。

念大學時候的學弟送短訊過來,聊起他在新加坡的工作生活。他說,來了新加坡這麽久,最近才開始做善事。我好奇到底是什麽?他說,前陣子捐錢捐衣給緬甸風災災民、同事孩子癌症醫藥費等。做了好事,心情也好多了,覺得自己比較不像“工作機器”了。

今天他去打球,一位年輕學生跑過來給他聊。學生是看到他跟其他來打球的人不一樣,看起來比較開心,是“真正來打球”的。於是,過來跟他聊心事。學弟一時也荒了,來新加坡這麽久,可沒見過這麽坦白的人。看來,這學生真的是“走投無路”,才來找他傾訴。

回到家,學弟告訴我說,覺得今天真有意義,雖然自己其實並不懂如何關懷他人,也不大會説話。一個“工作機器”遇上一個“考試機器”,真好玩。

但是我想,要在現今的社會,找到能夠信賴的人談心事,心裏的抑鬱都會減輕。
最美的話語,是愛語,即柔軟和悅的言語。佛陀說,在愛語(即柔軟和悅的言語)中,最美的是:當他人需要的時候,我們用心傾聽,然後才提出我們的意見以指引他。原來佛陀在幾千年前就告訴了我們這美妙的溝通助人技巧。

我們習慣了滔滔不絕地告訴他人我們認爲正確的“道理”給人聼,而忘了對方也有很多心裏的話要說。其實,如果我們能用心聆聼對方,對他來説,已經是個很大的解脫。就像滿肚子的悶氣怨氣,終于找到地方放射出來。

什麽樣的話,才是“好話(善說,
well-spoken)”呢?佛陀說:好話有五個條件,即:
  1. 應時之語在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話spoken at the right time),
  2. 真實之語說的話是真實的 spoken in truth)
  3. 柔軟之語(真心真意,親切的言談,spoken affectionately),
  4. 引利之語(帶來益處的話語,spoken beneficially),
  5. 慈心之語(心懷慈意,希望對方快樂,spoken with a mind of good-will)。

我念中學的時候常納悶,爲什麽別人不怎麽喜歡我?這問題困擾了我好久。待我長大以後,才發現就是以前常常說錯話,總給人尖酸刻薄、言辭尖銳的感覺。回想起,如果是我也不喜歡這樣的人啊!常人説話總以“自我”為中心,忘了對方也是另外一個“我”,於是説話傷了別人還沾沾自喜。

在現今冷得像冰箱的社會裏,更覺好話的可貴。我們說好話,不是爲了讓別人喜歡我們,不是討好別人,而是深深體會:我們希望有人能夠聆聽我們,理解我們,對我們說好話。將心比心,同樣的他人也同樣希望如此。

話不必多,真正的一句好話,讓人感動一輩子。


(不知按到什麽,打出來的字都是繁體。)

没有评论: